农业科技报 :一颗苹果兴一座城
作者:农业科技报 时间:2025-10-16 09:46:54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被誉为“苹果之乡”的陕西省洛川县,放眼望去,连绵不绝的苹果园宛如绿色的海洋,红彤彤的苹果压弯枝头,果农们忙碌的身影在果园间穿梭,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这片充满希望的黄土地上,一场关于一颗苹果的“金色逆袭”正在悄然上演。

科技之旅

从实验室到百姓果盘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洛川苹果试验站示范园,记者见到了刚从实验室走出的邹养军站长。他摘下一颗红亮的“秦脆”苹果展示:“这苹果色泽鲜艳、果形端正,是我们多年培育的优良品种。”试验站内,不同品种的苹果树排列整齐,每列前都挂着专属“代号”。这里保存着全球3000多种苹果种质资源,堪称苹果界的“诺亚方舟”。

邹养军介绍:“‘秦脆’是在洛川培育成熟的优系品种,2023年起全国主推,在洛川推广成效显著。它易挂果、早果性好,产量和单价双高,是果农致富的‘好伙伴’。”

陕西顶端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化分选车间里,数字化管理贯穿全程。苹果在自动化生产线有序前进,经高清摄像头扫描后,电脑系统按颜色、大小、糖度等自动分级。公司办公室负责人詹云莉说:“设备能检测霉心病等内部问题,筛选严格,达标率不高于40%,确保出厂苹果优中选优。”

“我们通过电商平台全天候推广,搭配冷链物流,实现从枝头到舌尖的完美体验。2024年果季,公司销售额1.5亿元,电商渠道占比超80%。”公司销售总监赵锋补充道。

科技变革还为果农带来便利。永乡镇阿寺村的果园里,果农李亚民操作自走式喷雾机进行喷药作业,为苹果摘袋做准备。“我们正在喷杀菌剂,两三天后摘袋防病害。以前没机械,7亩富士果园要打一两天,还累;现在一上午就能干完,省力。今年果子已订出,预计收入20万元。”李亚民说道。

李亚民使用的“神器”,是洛川推广的机械化设备之一。截至目前,全县果园机械化水平超75%,大幅降低果农劳动强度。

政策赋能

引领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洛川县委、县政府将打造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作为核心工作。2022年,延安市将其纳入市级改革系统集成试点,制定专项方案,出台十条措施,成立工作专班,形成市、县权责明确、协作共管格局。延安市财政按“一事一议”,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示范区建设、洛川苹果学院发展及新技术落地。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洛川县2025年新建矮化密植果园3万亩,累计17.6万亩;实施果园种草、豆菜轮茬、覆膜7.8万亩,推广绿色防控46万亩;构建“1+3+X”园区体系,后整理示范园初具规模,关联加工业集中区启动,建成国家级科创中心;新增智能选果线3条,累计40条;新建冷气库4.5万吨,总储量68万吨,全链条装备水平居全国120个苹果基地县之首。

今年,洛川县财政安排1880万元,支持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新型栽培示范园5000亩;另安排2330万元,以奖代补、配套实物,补助新搭建防雹网、购置移动烟雾桶的农户。

品牌建设上,县财政列资100万元支持品牌打造,推动质量追溯、绿色出口基地认证,开展宣传拓展市场;再列资100万元支持科研示范基地的新品种、新技术试验。此外,创新“金融果园”模式,解决果农新建果园资金难题。

创新模式

激活产业新动能

如今,“以株代亩”成为永乡镇阿寺村的“土地革命”。记者见到指导果农的镇农业农村服务站站长王子鹏,他指着矮化密植园介绍:“这是‘以株代亩’新模式,通过‘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实现生产效率变革。”

相较传统果园,矮化密植果园行距宽,便于机械化作业。王子鹏说:“每亩生产成本降低约500元,盛产期亩产效益是传统果园的两倍以上。”目前,全县矮化密植园17.6万亩,平均亩产8000斤。

洛川县全链条构建苹果产业“四梁八柱”。洛川苹果现代产业园内,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18万吨保鲜库群、纸箱厂、果醋厂等配套齐全。现有规模以上企业52家、小微企业356家,2024年交易额超45亿元。延伸出果汁、果醋、果干等深加工品,身价翻数倍。

洛川重点打造六大产业链:一是冷库仓储链,建成203座冷气调库,冷藏能力达68.3 万吨,全县70%苹果可就地储藏;二是分级分选链,建成40条智能选果线,95%苹果经机器分选销售;三是加工制造链,发展43家企业生产果网、果箱、果汁等;四是物流运输链,整合7家快递、33家物流企业共享资源,日外运苹果3500吨;五是果畜循环链,养殖生猪50万头,年加工有机肥25万吨,实现“以畜促果”;六是社会化服务链,由村党支部牵头,培育54家服务组织。

品牌赋能让洛川苹果从“论斤卖”变“论个卖”,品牌价值883.26亿元,居全国水果类榜首。这颗曾“藏在深闺”的苹果,如今已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专供果,还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业兴旺

苹果树结出“黄金果”

产业兴旺直接体现在农民收入增长上。数据显示,洛川农民人均苹果种植面积达3.3亩,居全国之首;2024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644元,95%来自苹果产业。91%果农户均收入超10万元,其中10万—20万元占54.3%20万—50万元占35.9%

旧县镇洛阳村果农张建军不久前喜提新车:“以前我们村是贫困村,现在靠苹果,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

苹果产业还带动相关行业就业。洛川苹果批发市场里,河南客商王先生说:“我每年都会来洛川采购苹果,这里的苹果品质好、品牌响,在河南市场受欢迎。”在市场周边,包装、运输、餐饮等行业蓬勃发展。据统计,产业带动全县约12万人就业,占总人口60%以上。

傍晚,记者离开时,夕阳洒满果园,果农们结束劳作,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这片曾贫瘠的黄土地,因一颗苹果焕发生机。从科研攻关到技术创新,从模式变革到渠道拓展,从单一种植到全产业链——洛川苹果的转型,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如今,洛川人用智慧汗水浇灌田野。乡村振兴新征程上,洛川苹果正书写精彩篇章,让金色梦想在红色土地绽放。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