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大荔冬枣——破时令,成就“独一份”金品牌
作者:中国果品流通协会 时间:2025-09-10 14:32:08

今年8月份,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发布了《十年征程 品牌强果——全国果业品牌建设10周年经典案例汇编》,精选了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30个果品区域公用品牌案例与43个果品企业品牌案例,我市“大荔冬枣”“富平柿饼”“蒲城酥梨”和陕西富平大方天玺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天玺农业”四个品牌发展案例汇编在册。

为落实果品品牌提升战略,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即日起,“渭南果业”公众号将陆续宣发这四个精选案例,今天推出第一期——《大荔冬枣:破时令,成就“独一份”金品牌》。

大荔冬枣:破时令,成就“独一份”金品牌

在农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的今天,陕西大荔冬枣凭借设施农业创新成功突围,以科技赋能打破自然时令限制,实现冬枣错峰上市的产业奇迹。不仅填补了市场空白,更以反季节高溢价重塑产业价值。

大荔人用三十年时间,在盐碱地上书写了一个关于坚持与创新的品牌传奇。他们以“独一份”的种植优势破局,用“独一份”的品质标准立身,靠“独一份”的品牌创意突围,最终让这颗小小的冬枣成为市场上的“金字招牌”。大荔冬枣的品牌之路,不仅是一个农产品逆袭的故事,更是一部中国农业品牌化的生动教科书。

一、发展历程与产业积淀

20世纪90年代,大荔安仁镇小坡村率先尝试引进冬枣栽培技术,经过多年试验,2008年终于实现规模化丰收,开启了大荔冬枣产业化之路。

大荔县高标准创建冬枣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每年评选“最美枣园”15个,累计创建高质高效示范园11个、设施装备提升示范园8个、低效枣园改造示范区3.5万亩,大荔冬枣已成为大荔县强县兴村富民的首位产业,成为农民的致富果、希望果、幸福果和振兴果。

截至2024年,大荔县冬枣种植面积达42万亩,总产量超70万吨,年产值突破9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大荔冬枣不仅畅销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浙江等大中城市,还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远销中亚、欧美等20多个海外市场,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大荔也被誉为“中国冬枣第一县”。

二、重点举措与发展成效

大荔冬枣品牌建设的核心举措可以总结为“六个独一份”,覆盖从种植端到品牌端的不同环节,多项举措融合并举,助推大荔冬枣形成独特的品牌发展优势,成为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典范。

(一)“独一份”种植技术:创新设施推动冬枣梯次上市

种植技术创新是保证产业标准化得以顺利落实的重要支撑。将冬枣从露地栽培发展到设施栽培模式,是大荔的一大创新。此举不但可以杜绝冬枣成熟期遇雨开裂的问题,还可以将原来9月以后才集中成熟的冬枣,调整为从5月中旬到9月份梯次成熟。这样一方面延长了冬枣货架期,助力果农增收;另一方面也防止了冬枣集中上市造成的价格波动,保证了果农收益的稳定性。

近年来,大荔县按照“三改一提”的要求,增加大跨度、便于机械化作业的钢架大棚比例,探索平地建棚、宽行密植、定向栽培等宜机化栽培技术,极大提升了设施枣园机械化、自动化、智慧化管理水平,亩均减少人工成本2500余元。2023年,大荔冬枣销售价格较2022年同比增长10%以上,日光温室、钢架棉被大棚、春暖棚、遮雨棚4种棚型栽培效益分别达到6.5万元/亩、5万元/亩、2.3万元/亩、1.8万元/亩。2024年大荔县冬枣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国家绩效评估,辐射带动全县设施冬枣转型升级。

(二)“独一份”品种优势:科技赋能种源创新

在品种培育方面,为解决冬枣主栽品种坐果严重依赖人工环剥和外源激素问题,节约果园投入,大荔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果业中心共建大荔冬枣试验示范站,开展鲜食枣新优品种(品系)鉴选、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鉴选培育“大荔冬枣2号”和“冬枣8202个优系,取得鲜食枣设施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技术成果奖励5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

(三)“独一份”品质样板:标准引领质量标杆

2018年大荔《冬枣标准综合体》被认定为国家标准,大荔冬枣的标准成为制定全国标准的参照。大荔先后获得《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农产品绿色有机认证》《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认证》等。建设 10 个千亩级标准化冬枣示范园,推广应用智能温室大棚、物联网监测等先进技术,实现精准种植。制定大荔冬枣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分级标准,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从种植、采摘到销售全流程监管。

(四)“独一份”品牌创意:价值赋能品牌传播

大荔冬枣以“大荔冬枣,脆甜早知道”为品牌主口号,凝练“大荔冬枣,粒粒皆惊喜”副口号,并形成统一、规范的符号输出。大荔县每年在杭州、广州、上海等地组织召开大荔冬枣推介会,产品出口多个国家,还成为杭州亚运会等活动的直供水果,提升品牌知名度。在此基础上,大荔冬枣构建了“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立体化品牌营销体系,注重品牌建设,实施严格的标识、品牌商标使用和保护制度,维护品牌信誉。

(五)“独一份”市场推广:构建全域营销网络

通过多样化市场推广与渠道拓展,大荔冬枣构建全域营销网络;以主产区的9个镇、139个行政村为主战场,整合线下渠道、线上媒体等资源,成立“冬枣攻坚兵团”,打造以线下渠道为主、线上支援为辅的综合营销体系。

线上开展直播带货营销,借助邮政“919”邮政农品节,4个小时直播吸引51.93万人观看,累计销量1500余单,销售额4.54万元,销售冬枣5000余斤。与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培育了1300余家电商企业、4600余家网店微店,3万余人从事电商、微商,网络交易额达30.2亿元,大荔县被评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和“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

通过参加国际果蔬展等活动,拓展国际市场。目前,大荔冬枣已出口至东南亚、欧洲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5000吨。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品种改良和技术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

(六)“独一份”产业融合:三产联动增值增效

将冬枣种植延伸到储存、物流、电商、培训等环节,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行“农业+加工”模式,培育发展加工企业,开发脆冬枣、枣花蜜、冬枣果酒等深加工产品;推行“农业+旅游”模式,依托冬枣产业带建成“冬枣小镇”、枣文化博览园等,打造冬枣产业观光旅游带,推动冬枣产业与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为冬枣赋予更多文化内涵,吸引游客,促进冬枣销售。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探索“支部+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运营模式,以工业化理念谋划产业融合创新。打造“冬枣小镇”旅游景区和“冬枣博览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实现三产融合。

三、品牌价值与品牌荣誉

2025年,“大荔冬枣”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72.94亿元。大荔冬枣曾获“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称号,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入选2019年第四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入选“陕西好商标”,获得2022年度消费者喜爱果品品牌,入选亚运会官方指定鲜食水果。

观察手札:

对农产品而言,时令至关重要。大荔冬枣的成功,充分得益于科技创新突破,利用大棚设施延长冬枣上市时间,避开集中上市时令,实现反季突围。这种以科技创新突破资源桎梏的思路,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了新范式。

更难能可贵的是,大荔人将“独一份”的理念贯穿品牌建设全过程。在品质管控上,他们用近乎严苛的标准确保每一颗冬枣的品质;在品牌塑造上,他们用差异化的定位抢占消费者心智;在营销创新上,他们线上线下齐发力,让“大荔冬枣”四个字成为品质保证。

大荔冬枣的故事告诉我们,农业品牌建设不是简单的贴标签,而是要从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入手,用“独一份”的思维打造核心竞争力。即便是在盐碱地这样的“先天不足”条件下,只要找准方向、持续深耕,同样能培育出闪闪发光的金品牌。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