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本是洛川苹果映红枝头、香气四溢的丰收旺季,一场持续连阴雨却给这片全国知名的苹果主产区蒙上阴霾。光照不足导致果实着色困难,高湿环境使裂果、病菌侵染风险陡增,果树光合作用也受严重影响。危急时刻,洛川县果业部门技术人员迅速下沉一线,与果农并肩作战,打响关乎全年收成的“护果增收战”。

“摘叶要留叶柄,能促进苹果着色;转果得朝一个方向转180度,让阴面也充分接受光照。”10月20日清晨,洛川县永乡镇阿寺村的果园里,洛川县苹果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王晓东已穿梭在果树间。他一边仔细查看苹果生长状况,一边向围拢的果农现场授课。
细密的雨丝织成灰蒙蒙的网,将果园裹得发潮。果农们穿着沾满泥浆的雨鞋,深一脚浅一脚地往返于果树之间,听着王晓东讲着注意事项,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他们更认真。

针对连阴雨灾害,王晓东带领技术团队制定了精准防控方案,“苹果摘除内袋后,要及时喷施800倍到1000倍的水剂多抗霉素加氨基酸钙,既防病害又补营养,绝不能用催红类药剂。”他同时强调,树下要尽快铺反光膜,树上需科学摘叶转果,还要疏除背上内膛和外围徒长枝以打开光路;采收时,苹果入筐或暂放地面必须用干燥物隔离,入库前要严格分拣带褐色水渍状病斑的果实,从源头降低贮藏风险。
“这几天一直下雨,苹果上色慢、颜色差,心里急得慌。”果农李延辉此前一直为苹果着色问题发愁,听完王晓东的现场指导,他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技术人员讲得特别详细,摘叶转果、防病防虫的要点都讲透了,现在知道该咋干,心里一下踏实多了。”

同村果农李广德则面临采收销售的迫切压力。他家的2亩矮化密植示范园是2023年新建的,今年首次进入挂果盛产期,眼看果实成熟却遇连阴雨,若不及时采收可能影响品质。关键时刻,李广德与村民自发组成互助小组,冒雨抢收。

树底下,几个果农弯腰搬起装满苹果的塑料筐,筐沿的雨水顺着指缝往下淌,混着额头的汗珠滑进衣领。他们双臂紧绷,抱起沉甸甸的果筐,裤脚早已湿透,紧紧贴在小腿上,泥泞在脚下发出“咕叽”的声响,每一步都走得格外扎实。
“苹果红了就得赶紧卖,客商也等着赶市场。一斤卖了4块1毛钱,价格非常满意。”李广德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说道,“大家一起采摘装货,效率高多了”。
早已搭好的临时雨棚,却拦不住斜飘的雨丝。有人站在车厢边缘,伸手接过递来的果筐,稳稳放在堆叠的果堆上,再快速用防水布盖好边角;有人蹲在车下,仔细擦拭着筐外溅到的泥点,生怕雨水渗进筐里打湿苹果。他们紧紧盯着每一个果筐,不敢有半点马虎……

此次“护果战”中,洛川县苹果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全员分片包抓果园,将技术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他们不仅带来具体管护技巧,还同步传达省、市农业部门针对连阴雨灾害的技术要点指引,形成从采收管理、病害防治到科学贮藏的全链条指导。在农技人员的专业支撑与果农的辛勤劳作下,洛川苹果在不利天气中仍保持良好品质,销售市场平稳有序。
“苹果采收后的管理同样关键,直接关系果树安全越冬和来年丰产。”王晓东介绍,下一步技术团队将重点指导果农做好秋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补充养分,同时推进果树清园和涂白工作。针对部分果树叶片难以自然脱落的问题,团队已制定专项方案,建议果农在11月底前分3次喷施尿素水溶液,间隔一周一次,通过科学手段促进叶片脱落,为来年优质丰产奠定基础。
货车引擎的轰鸣、雨打树叶的沙沙声、果筐碰撞的闷响,在雨幕里交织成一首忙碌的抢收曲,他们争分夺秒,只为护住枝头的收成。
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