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探寻省级示范园的高质量发展密码⑧
作者:渭南果业 时间:2025-06-16 14:42:56

2024年12月,我市27个果园(8个苹果园、5个猕猴桃园、14个特色水果园)被省果业中心认定为2024年度全省果业高质高效示范园,创建总数居全省第一。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广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辐射周边,提升全市果园整体管理水平,“渭南果业”将陆续宣传27个省级高质高效示范园,敬请持续关注,积极互动。

22. 蒲城县孙镇刘傅村专业合作社梨高质高效示范园

一、基本情况

蒲城县孙镇刘傅村专业合作社梨高质高效示范园位于孙镇刘傅村西南方向1公里处,2018年春季建园,园区占地面积170亩,其中有玉露香梨100亩,瑞雪、鲁丽苹果70亩,果园实行宽行密植、支架栽培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品种优

为追求更高经济效益,示范园首先选择新优品种栽培,梨栽培品种为玉露香。

(二)技术新

1.科学施肥。按照全营养平衡配方施肥原则,基肥以秋施有机肥为主,适当搭配中微量元素肥和生物菌肥,生长季少量追肥氮磷钾复合肥。地面管理以自然生草为主,配套种植老油菜和绿豆,改善果园小气候,逐年提高土壤肥力。

2.树形规范。该园属于宽行密植果园,树形采用主干型,冬季修剪严格按照“三稀三密”和“主干、主枝和结果枝组三个单轴延伸”原则进行。生长季综合运用“早春刻芽、多道环切、强弱交接处环切、抑顶促萌、转枝造伤、摘心取叶、促发牵制枝、拿枝软化”八项控冠措施,做到树势中庸健壮、不冒条、无腐烂病,亩留枝量基本控制在6~8万个。

3.定量生产。该园目标产量3000~3500公斤/亩,平均亩留果量1.2万~1.4万个,核定平均单株留果量110~130个,适当多留20%。花果管理严格按照单花单果精品化管理,选用优质木浆纸袋定向套袋,生产单果重0.5~0.8两、果柄中长、果形端正、三无一净、果品优质。

4.绿色防控。病虫防治严格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进行,综合运用“灯、板、带、芯、螨”物理防治和农业、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天敌和生态环境,生产绿色、有机无公害果品。

(三)设施全

水利设施配套齐全,拥有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为固定树体,发挥主干优势,方便树体修剪,树行间设立水泥支柱和铁丝网。绿色防控方面,园内悬挂诱虫灯,捕杀鞘翅目和鳞翅目害成虫,减少成虫产卵危害和果园喷药次数,降低果品农残。

三、经验成效

(一)项目支撑。2018年,在渭南市农业农村局的包联带动下,投资100万元建成蒲城县孙镇刘傅村产业示范园100亩,主栽玉露香梨。

(二)联农带农。以刘傅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引领,成立了科技服务小组,带动以脱贫户为主体的主要劳动力就业,劳务人员共计144户186人,人均增收2800余元。

(三)示范引领。在渭南市务果状元张拴定老师的亲自示范下,通过四年的精细作务和科学化管理,2023年梨、苹果平均亩产3000公斤,总产值达290万元。2024年梨和苹果平均亩产量3500公斤以上,年总产值350万元。

23. 蒲城县春雨甜桃合作社高质高效示范园

一、基本情况

蒲城县春雨甜桃合作社高质高效示范园位于蒲城县椿林镇,2017年建园,园区面积200亩,高标准生产基地1600亩,栽植新优品种14个,主栽品种为红思尼克、春雨等,品种纯度99%以上。采用“矮砧大苗、格架栽培、宽行密植、水肥一体、轻简作务”技术模式栽培,株行距3.5×1.0米。荣获“省级示范合作社”“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渭南市市级示范园区”和“市级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高标准建园

科学合理采用矮砧栽培,株行距(3.5)×(1.0)米。园区内有宽4.5米以上沙石硬化生产路,行间作业通道1.5米以上。配备国内外先进的果园生产设备,配套标准化防雹网等防灾减灾设施。

(二)高标准选择砧木

选用抗逆性强、优质、高产、商品性好且市场前景广阔的品种,除特殊需要外,统一采用无病毒砧木,纯度达98%以上,无检疫性危险性病虫害。

(三)专业化团队管理

采用外聘专家和技术团队相结合模式,每个地块配备管理人、专职技术负责人,在统一技术、统一工艺管理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对技术、工艺管理进行验证和及时修正。

(四)精准化肥水管理

采取行间覆草等模式,坚持科学配方施肥,亩施有机肥3吨/年,并补充生物菌肥及微量元素,依土壤墒情及时灌水。

(五)科学化防控病虫

坚持统防统治,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将病虫危害控制在合理阈值以下,对清园残枝落叶等废弃物集中无害化处理。

(六)机械化采后处理

拥有处理能力20T的进口智能分选线和储藏能力2万吨的气调冷库,解决桃标准化分选、存储、发运问题。

三、经验成效

(一)实现“四省一优一高”

形成以“矮砧大苗、格架密植、水肥一体、绿色防控、轻简作务”为核心的桃技术规范体系,省水60%、省肥70%、省土地80%、省人工90%,达成“四省一优一高”栽培目标。

(二)引领产业提质增效

深耕桃的精深加工,着力延长产业链条,开发桃干、桃脯、桃罐头、桃花、桃酒、桃胶及桃木工艺品等深加工产品。2023年3月开展桃盆景项目,制作6000盆桃盆景,同年9月在西安开设春雨甜桃运营中心(桃饮品店)。未来三年,计划在西安开设100家饮品店,实现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县委县政府支持、农业农村部门主管下,响应“一镇三地”号召,按“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以企业、农民为实施主体,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和专业合作社组织引领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24. 富平县绿尚葡萄种植合作社高质高效示范园

一、基本情况

富平县绿尚葡萄种植合作社高质高效示范园位于城关街道办留招村,面积350亩,建有39个冷棚,推广先进栽培技术。园区设施完善,包括蓄水池、滴灌系统、道路、排水、围栏、电力及12台先进农业机械。

二、主要做法

(一)标准化建园。示范园建有高标准大棚,并设立格架系统。葡萄栽植采用2年生大苗,株行距为2×3米。园区配备滴水灌溉系统,实现了肥水一体化管理。

(二)优选砧穗组合。品种为抗逆性强、优质高产、市场前景好的阳光玫瑰、夏黑、A17等。砧木为夏黑,纯度99%以上,主栽品种和搭配品种比例为10:1,砧木、品种均无检疫性危险性病虫害。

(三)合理配方施肥。园区每亩年均施用3吨有机肥,适时适量施入生物菌肥和水溶肥。结合土壤湿度和滴灌技术,提高果园肥水管理效率,有机质含量超过1.3%。

(四)病虫害综合防控。葡萄树采用V字形栽培,增强抗病能力。通过生物和物理防治减少病虫害,冬季结合人工和化学方法清理园地,减少病虫基数,预防病虫害扩散。

(五)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园区设有专门的果园废弃物回收点,并有明显标识,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高强度棚膜、全生物降解地膜和葡萄纸袋等,有效降低“白色污染”。

(六)标准化采后处理。根据葡萄品种成熟期,实行分批采收,按等级和客户要求分等分级,确保果品规格统一。合作社有120平方米收购大厅,满足葡萄分选、存储、销售需求。

(七)专业化技术管理团队。常年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专家来园指导,并建立12人的技术团队管理园区,每人负责30亩大棚,确保管理方案和技术措施及时规范执行。

三、主要成效

(一)经济效益。实施“五统一”模式,即统一生产规程、技术指导、农资供应、商标品牌和市场销售,为果农提供全面优质服务。园区采用“冷棚搭建、大苗栽植、格架栽培、宽行密植、水肥一体”的生产模式,规范技术,提升葡萄产量和品质。园区平均亩产优质葡萄2300公斤,年收入超过380万元,实现了果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社会效益。合作社每年组织10余次培训,定向培养年轻技术人员,带动620户2000余人的种植技术得到提升。合作社致力于打造富平县葡萄绿色品牌,推动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