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旬邑县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跃升记
旬邑,周人先祖后稷四世孙公刘曾在此开疆立国,开创了古代农耕文明。67年前,第一棵苹果树在旬邑引种试栽成功,孕育出改变农业产业结构的火种;67年后,《旬邑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的出台,书写着革命老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径,推动着乡村振兴的新实践。
三代人同奋斗致富树扎根大山深处
旬邑,最高处海拔1885米,最低处850米,东北部属子午岭余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是苹果生长的黄金地带。早在1958年,旬邑城关镇西关苗圃引种试栽了第一棵苹果树,喜获成功,这让“出门靠走、通讯靠吼、吃饭靠天”的旬邑人民看到发展商品经济的曙光。20世纪80年代起,为了谋求发展、摆脱贫困,敢为人先的旬邑人民锚定大力发展苹果产业这个“新来物种”。但部分老百姓认为“种植成本高易亏损,浪费土地风险大”。面对这种状况,该县明确了果业发展4项优惠政策:对果树暂缓征特产税、县财政集中财力扶持苹果基地、集中连片栽植、谁栽树谁受益,到1988年秋,果园面积达到4万亩,被咸阳市评为基地建设“第一名”,形成了“户户种果树,村村有果园”的亮丽风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旬邑人民紧盯“发展果业四大群(果库群、土专家群、中介团队群、电商平台群)、实现四个转变(果业大户向龙头企业转变、论斤卖向论个卖转变、卖苹果向卖果品转变、果园向游园转变)”思路,在渭北旱塬上书写了“一棵苹果树,养活三代人”的传奇。如今,旬邑苹果品牌享誉全国,荣获中国苹果之乡、中国苹果产业20强县。盛产的苹果色泽艳丽、果皮较薄、汁液丰富、果肉细腻、香味浓郁,让旬邑苹果“C位出道”,站在产业发展的历史潮头。
一业兴百业旺幸福果鼓足百姓腰包
近年来,旬邑县立足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重点建设优质苹果种植基地,优化林果产业布局,逐步打破一家一户零星种植模式,基本实现了从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旬邑县土桥镇陕西第一季现代农业园区苹果待采摘。近年来,苹果作为旬邑县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发展态势良好。为旬邑县的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婷/摄
苹果质量要过得硬,品种是关键。旬邑矮化苹果现代智能生态园位于旬邑县土桥镇镇头村,该园区有国内外优良品种秦蜜、秦脆、瑞阳、瑞雪、蜜脆、粉红女士、维纳斯黄金、美味及富士优系等,亩均产量8000斤,预计年产值5000万元;每年可培育矮化苹果苗木60万株,可带动全县转型发展矮化苹果5万多亩。旬邑县通过推进科技创新、搭建发展平台、夯实产业基础、强化品牌提升、建立保障体系等具体措施部署,有效解决了如何突破“谁来种苹果、谁来管苹果”的核心命题以及怎样延链补链强链等问题,一大批优秀企业百花齐放,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陕西德盛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1280亩有机苹果生产基地。该公司着力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入驻“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公益中国”“扶贫商城”等多家电商扶贫平台,线上累计销售接近30万单,销售额约4000万元,为脱贫户累计分红80多万元,帮助脱贫户销售农产品2120万元。陕西旬邑石门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依托苹果产业,形成了农业观光、乡村休闲、生态体验及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示范区。今天的旬邑,每3个劳动力中就有1人从事与苹果相关的产业,一棵苹果树带动了45家果业企业、26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7个家庭农场蓬勃发展。从经销鲜果到果品深加工,推进产业与休闲观光、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拉长产业链和价值链等,旬邑苹果产业升级的步伐将一个接一个。
一行动绘蓝图勇立潮头再起航
如何既让农民的“钱袋子”装得更满,也让旬邑的“果盘子”端得更稳。旬邑县出台《旬邑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规划产业布局、指导产业发展,作出了明晰的规划,包括10个方面、33条具体措施,着力在“稳规模、调结构、优模式、强链条、提品质、树品牌、增效益”上求得新突破、取得新成绩,让人眼前一亮,是未来三年旬邑苹果产业发展的根本遵循。——稳规模。到2027年,全县种植面积增长3.5万亩左右,现代栽培模式苹果园达到5万亩左右,全县推广秦脆等新优品种10万亩,旬邑苹果品牌价值达到80亿元以上。——调结构。充分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旬邑苹果试验站和国家苹果产业体系咸阳综合试验站岗位专家平台优势,推动“政、校、企”三方深度合作,实行果业技术干部和“土专家”包片、包村、包点服务。——树品牌。全面推广使用可溯源防伪专用标志,出台旬邑苹果农产品地理标志授权管理办法,对旬邑苹果农产品地理标志实行统一授权管理。